IP属地:湖北
人这辈子想有大成就,必须立大志,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那么为何要立志?人之初,性本恶。人性有诸多恶念,沉迷贪财与好色,流连美食与游乐。而立志如在咱们的大脑意识海中种了一棵松树,坚韧而笔挺,做人做事能否不受诸相诱惑,皆在这棵树扎的是否深厚。而这颗松树的云端即是我今天想谈的格局。立志不仅能让自己心性坚定,更可以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俯瞰当下。我想要做一家伟大的企业,我需要去读胡雪岩,去读任正非,去阅读乔布斯传,去了解洛克菲勒。了解一个公司如何运作,了解一个创世人如何解决问题,了解他们这些企业如何克服了生死关。我将来创业时,我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我该如何克服。我想要在交易上赚大钱,
《道德经》有云:“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专业的、水平非常高的交易者,市场甚至意识不到他的存在;水平稍差一些的交易者,人们都会亲近并且赞美他;水平再差一些的,人们都会畏惧他;最差的交易者,人们都蔑视他。诚信不足,人们不会相信他。他们很少公开发号施令,只是以自己的方式盯着市场,很是悠然自得。投资大师从不谈论自己正在做的事。全球著名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说过:“我的集体决策方式就是看镜子。”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亦如此。投资大师对其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投资决策没兴趣也不关心。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的交易行为市场都感受不
交易有鸡毛信心,每一次入场你都有可能亏钱,只有新手面对交易才信心十足。你唯一能给自己的信心只有一个,你的本钱足够你输很多次。你能做交易是因为你输得起,而不是因为你自己系统很好,你对市场的判断很准确。你以为那些赚钱的顶尖游资和交易员面对市场都是信心十足的?实际上他们只是敢赌敢输而已。经常上龙虎榜的那些人决策失误割肉割几百万上千万都是很正常的事。在这个市场你活的越久,你就越是对这个市场产生敬畏感,因为那些信心十足的人早就输得一干二净离开这个市场了。交易不需要信心,每一次入场如果你想着我这波要赚多少多少,那你就死定了。相反你最好反着想,想着我这次交易最多只会输这么多钱,然后该下注下注,该割肉割肉,最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每过一周,或者是一个月,就要清理手机内存,不然,手机就会卡顿,影响运行。电脑也是一样,每过几天,就要清理垃圾、杀毒、测试软件,以防出现故障,和保证高效运行。其实,我们自己也一样。在人生路上,需要适时清空自己,才能重新起航。做交易更是如此,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大道至简。在期货交易中90%的人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分析复杂化,思考复杂化,操作方法复杂化,其实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无论你是学习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又或缠论或是江恩又或波浪理论,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良好心态的基础上,如果你仍抱着过去的亏损或恐惧的思维来学习交易,你不但会进步的极其缓慢,而且不
很多人喜欢斗地主来打发时间,我也如此——在停盘时斗斗地主。斗地主有赢有输,做期货有盈有亏,二者颇有相通之处。无论是打牌,还是做交易,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来源于已有的信息——手中的牌或基本面消息。地主和农民是游戏里面的对手盘,要想赢得游戏,就必须击败对方。做期货也一样,多头和空头是天生的对手,盈利的基础就是对手的溃败。我喜欢斗地主中的欢乐挑战赛,获得冠军会有丰厚的奖励,登顶比较有成就感。要想拿下冠军奖牌,先得进入决赛,然后一轮一轮地击败对手。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斗志斗勇的过程,博弈的过程,通过对方打出的牌预判对方手中的牌。在预赛时,很多选手喜欢赌,不管手中的牌好还是不好,就是坚持要地主,淘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并非着眼于他的个人财富或者权力地位,而是说这个人非常有趣或者幽默。因为有趣里带着阅历和睿智,幽默里带着出世的清透和豁达,有趣是一个人个人魅力和内在涵养的最高表达。国内的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国人常常教导年轻人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却很少教导他们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有意思。其实,一味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往往令人陷入彷徨与焦虑,把当下的每一天过得充实而有趣却往往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收获一段有意义的经历和回忆,构成完整的人生。这一点在交易方面也同样适用。想成功,请先放下对成功的执念;想获利,请先放下对数字的执着。谈到交易方面的成功,我和一般人的观点不同。很多人觉得我们
前不久在一场MOM的峰会上见到罗杰斯,典型的美国人,热情、可爱带点商人的精明。他的开场白是他的环球旅行地图和他两个小女儿的中文诗歌朗诵,感性的旅行者和慈父形象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随后他谈了他擅长的长期投资,他对中国经济的乐观和对欧美经济复苏的观点,我们又领略了一代杰出投资大师的风范,回到了那个我们熟悉的超理性的罗杰斯。罗杰斯是最优秀的研究员,索罗斯是最优秀的交易员,虽然现在两人已分道扬镳,但每次我们谈起他们,总是津津乐道这对绝妙组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感性的人快乐还是理性的人比较快乐?后来我发现这种决裂式的探究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多面的,我们都有感性和理性的一面,
“江湖是一艘靠不了岸的船,永远得不到憩息的机会。”——私募大佬《剩者为王》是一部旧电影,一般类似于007这样的动作片我看过都会遗忘,但文艺片或多或少总能在我脑海中留下点痕迹。舒淇在里面饰演一个35岁的大龄剩女,我记得她对彭于晏说:“从小一直觉得什么事只要努力就会实现,学位啊,求职啊,加薪啊,甚至是减肥啊,努力地去变漂亮啊。可是感情的事情怎么努力呢,茫茫人海,我到哪去拼搏,找谁去奋斗?”这话虽然有些避世的无奈,倒也道出了感情,终究要靠几分缘分,努力与爱情之间没有直达电车。我后来想想,其实资本市场与两性市场是何其的相似,一次投资成功背后当然有很多的付出与努力,可是努力的人何其之多,成功的却始终寥寥
《极盗者》上映不久,我就拖着我的闺蜜走进影院。没有特别商业化的宣传和包装,没有好莱坞大腕加盟,只有在风景美好的大自然中所进行的极限运动和一个讲述勇气、索取与回报的故事。我不喜欢“剧透”,只想说电影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衷于极限运动并认为这是一种向自然索取的行为,他们信仰自然力量的均衡,这种均衡孕育着一种逻辑:每当他们战胜了世界“尾崎八项”(世界上最具挑战的8项极限运动)中的某一项时,他们就会以一种“盗亦有道”的方式回报自然,以遵循他们的均衡理论。“大自然总能找到办法让自己觉得渺小”,同样,资本市场也总能找到办法让自己觉得渺小。无论你拥有多少财富,你的翻云覆雨“手”都无法搅动上帝之手,偶尔上帝也
常常看一些怀念大师们的纪录片,常常会陷入这样的沉思,是什么可以让他们终其一生潜心一志地完成自己的事,除了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兼容并包”和“学术自在”的文化氛围,更多的是大师们的心无旁骛和乐在其中。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我想是专注。无论是童第周、陈省身还是黄佐临、常书鸿,大师辈出的时代,犹如璀璨星空,灼灼不可直视。时代发展,我们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我们的心却越来越迷惘。当代人已无法仿效前人那样,终其一生只做一件事,人们开始倡导慢生活,想让疲惫的身心获得短暂的休憩,而瑜伽这一运动,连接了我们的身心,消除了我们的疲惫、懒惰、妄想和迷惘。它不仅仅给习练者带来健康和快乐,它更让我们抽身于无谓的选择之
朋友EMBA开学,整整一周的集训,让他的中年油腻感洗去了一半,我说:读书还是好吧。他说我跟你讲个事:这次我们EMBA开学,有一个人自我介绍中说:我曾经杀了14万头猪。结果恰巧这次EMBA中有一个学生是信佛的,他对招生办老师说:他不走我走。我眨眨眼,机敏地一笑。你怎么看?朋友说:虽然杀了14万头猪也没啥可炫耀的,但仅仅因为自己信仰就断然否了别人的求学之路,不愿与之为伍,是否有点小鸡肚肠?我想想对朋友说:手握佛珠,未必是佛;手握屠刀,未必血腥。孟尝君尚且靠鸡鸣狗盗之辈得以归齐,那信佛的人估计还需修行。我在纪伯伦的书中曾经读到: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
少不更事的时候,总爱做梦。那时候少女心萌芽,总爱看些台湾的偶像剧。如今偶像剧的情节早已经模糊在记忆中,但是偶尔会想起大S演的杉菜的台词:“也许在你眼中,我什么也不是,可能只是一根杂草,但是我现在可以清清楚楚地告诉你,我做任何事,从来没有被别人瞧不起过,可是你却彻彻底底地让我看不起你。”杉菜和道明寺的世界有着太多的不同,我们的世界里也有很多不同,这些天,看了电视剧《欢乐颂2》,翻看了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又在心中生出很多感叹。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获得者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不同阶层的北京,在不同的空间里,分门别类住着不同的人,第三空间是底层工人,第二空间
人生寻寻觅觅无非都在找寻一个出口,感情决堤时的出口,思维溃败后的出口亦或是迷惘无助时的出口。若是在古时,人们避世解脱的方法无非两种:一种是闲云野鹤、不问世事,从此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第二种可能是第一种的进化版,剃度出家,远离俗世,从此两袖清风,只问菩提,不问尘。无论哪一种,都带有避世的消极与否定的人生。压抑与无奈的挫败感化身为与青山、绿水、清风、朗月为伴的形单影只,即使被后人挂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脱俗、不同流的美名依然让人喟叹唏嘘。我们常感概世事无常、这无常让我们无法适从、无法作为、无法完成心之所往。我们常感概时势不济、这不济让我们无法如鱼得水、无法施展所长、无法跟随心之所向。
李少红导演的《妈阁是座城》上映了,因为喜欢严歌苓的小说原作,所以想去影院看看通过电影这种不同的表现题材会不会有新的惊喜。从选角到表演,虽然受限于电影的时长和主题,但白百合身上的那股江湖侠义、黄觉自带的文艺气息和吴刚悉心塑造的地产老板角色都让人惊艳。人性在筹码的堆砌中变得饱满,贪婪游走于每一个走进赌场的人之间,像槲寄生找寻一个宿主。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更多的角色游离在灰色边缘,像是把人放在一个六棱镜下,通过不同的侧面,善与恶的交错,人物更加鲜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性经不起考验,赌场是将人性撕裂的地方,残酷而又真实。有的人豪赌,有的人萎缩,有的人明明只剩最后一个筹码还故作镇静,有的人知道最后会输
生命是一场漂泊的慢旅,每一场遇见与驻足都是人生体验。有人因为一片小桥流水人家而留下,有人因为那阵清新的山野清气而停留,还有人只因为那个宁静的瞬间而有了归宿之感……开启了一段漂泊在异乡的修行。每次听鲍勃迪伦的《Driftingtoofarfromshore》,我都能被这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所感动,我们都是“漂”一族,不漂在城市博一席之地,只漂在心仪风景处,让鲍勃迪伦的歌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岸边。他让音乐真正变成一种表达人生观和态度的载体和媒介,这早已超越了音乐和文学的界限,人文艺术本身就没有完全的边界。鲍勃迪伦用音乐,让诗飞。一、在歌声中与自己相遇南朝画论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
最近观看了一部非国产片,勾起了我们学生时代的种种回忆。它描写了校园里两个天才学生为富二代们考试作弊,用才华换取金钱,以自己的方式来反抗社会竞争不公的故事,其紧张刺激丝毫不亚于一部谍战片。最后的结局让人唏嘘,不是为女主自首而喟叹,而是心痛于男主的变化,心态的扭曲和人格的脆弱,底线在现实面前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和友人试图去剖析男主蜕变的过程:从正直、刻苦、不同流合污到最后卑鄙、贪婪、深陷其中,这其中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惨痛的人生体验,才使得那个我们喜欢的班克(男主)最终停格在悉尼港口的风景照中,永远离我们而去。细细数来,他的人生际遇确实不算幸运,甚至是非常不幸的。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靠替人洗衣服赚钱
不久前被挚友拖着看了一部获得奥斯卡8项提名的影片《模仿游戏》,该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唏嘘喟叹图灵学生时代受人欺辱以及中年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天才就此陨落的同时,真正让我震撼和深深被打动的是他对科学信仰的专注和坚持。电影编剧当然有为凸显主人公的卓越科学特质而改编某些情节,使其与社会主流审美靠拢,但是图灵这位改变了历史走向的天才真的值得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虔诚缅怀,这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话:政治是暂时的,方程式是永恒的。坚守才能成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表示二战取得胜利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图灵。他以一人之力,凭借坚韧无比的意志和无坚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而我认为理想决定你作为个体生命的高度,你的心决定你可能走多远,而你的行动决定最后你在世间留下的人生足迹。不久前,在一家机构举办的一个小型路演上,券商、投资公司、传媒企业的各路大神齐聚一堂,我也见到了久未露面的举办方董事长江南春。他,白色衬衫加黑色西裤,正式但不严肃,其对广告的理解,对消费者习惯和用户体验的把握和拿捏都有超乎一般人的准确、细致。作为一个管理者,能如此专业并有如此细腻的思考,很难得;他的理论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让我这个对广告行业全然无知的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
古典音乐的星空,群星璀璨。那最早闪现的,未必是最亮的星宿。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到达我们的眼睛。我想写的人是欧洲近代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赫在自己的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辞世后五十年中就逐渐被世人遗忘。但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声名却在不断地增长,有人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而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有时候,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养成了严格的工作习惯。天才都是伟大的工作者。凡天才必定都是热爱工作、养成了工作习惯的人。当然,这工作是他自己选的,是由他的精神欲望引发的,所以他能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像我们这些无从体验的人从外
陈道明曾经讲过一段关于“节制”的话,来讲人性中的节制:“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所以他喜欢离群索居的生活,一个人窝在家里写毛笔字、抄唐诗、弹古琴,见素抱朴,大道至简。所以他才能给江一燕的书写上这样的序:“娱乐圈一边是姹紫嫣红开遍,一边又是新人欢笑旧人愁,这其实没什么奇怪的,亘古如此,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要紧的是你是否可以能锻炼出宽容而平常的心……韶光易逝,刹那芳华,皮相给你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鲜,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安宁的力量。”这种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