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价格下跌,玉米“天花板”下移 自2020年玉米就开始快速上涨,然后开启了在2500~3000元/吨区间的宽幅震荡行情。受种植成本连年提升影响,玉米底部区间也在不断上移,所以对于底部2700元/吨是强支撑。不过,在小麦价格持续下跌后,玉米的“天花板”也在不断下移,如果小麦跌破2900元/吨,那么,玉米的2700元/吨就比较难支撑,预计运行区间会跌落到2500~2700元/吨。所以,未来新季小麦价格成为重点,关系到玉米价格的变动范围,后期需给予关注。 面对当前行情,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玉米这波行情下跌后,远月合约11月、1月、3月已经跌至平水状态,对于还未采购现货的企业可以尝试做多,等着后期接货;对于已经有现货头寸但没有参与套保的企业,当前最优的策略是头寸置换,即卖现货买盘面;对于已经有现货头寸且做套保的企业,这波行情下来,期货不仅可以抵消现货亏损甚至还带来一定利润,真正实现了风险的对冲。 综合分析,当前的玉米行情关键还看小麦价格变化,尤其是新季小麦上市时的收购价,如果后期小麦在和玉米的替代过程中价格稳定,坚持住3000元/吨这个底线,那么,玉米价格的底部2600~2700元/吨是强支撑;如果新麦上市,无论是需求还是政策端都不太给力,价格跌破2900元/吨,那么,玉米的运行区间将会进一步下移至2500~2700元/吨。 免责声明:以上任何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短短几天时间,现货价格跌幅达80元/吨,期货盘面下跌125元/吨
在小麦价格跌落神坛之后,玉米紧随其后,短短几天时间,现货价格跌幅达80元/吨,期货盘面下跌125元/吨。除了小麦的拖累,玉米自身基本面偏弱也是关键原因:一方面是进口端,近期民间进口商持续进口美玉米,近一个月时间累计进口230万吨;另一方面是下游养殖和加工企业持续亏损,采购意愿不强;此外,宏观性风险持续发酵,美联储继续加息,对处于高位区间的玉米都是很大的风险因素,玉米跌落的驱动力很强。总之,短期内玉米价格仍呈弱势,目前已经接近区间下沿,那么,未来的方向将会如何? 跌至区间下沿,底部有政策支撑 从年度周期看,结合种植成本核算,玉米未来的年度运行区间大概率在2700~2900元/吨,北方港口收购价已经下跌到2720元/吨,跌破集港成本2750元/吨,接近区间下沿。笔者认为,在区间下沿去轻仓位买货或者在盘面做多还是比较安全的,未来可能下跌情绪持续发酵,玉米价格进一步下跌,但是目前的安全边际已经挺高了,未来反弹至成本的概率很大。 另外,从政策端考虑,无论是两会,还是中央一号文件,对于粮食安全非常重视,稳产保供、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是政策导向。因此,在临近新季玉米播种之际,国家不会让价格肆意下跌。上周末,中储粮蛟河库、齐齐哈尔库、榆树库已经开收,不仅是本地库收,还租库另收,不过目前收购量较少,几个库加起来日均1000吨,这对于下跌的玉米行情来说是杯水车薪,不过在情绪上给予行业一定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任何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玉米价格小幅下调。由于气温升高,基层粮源存放困难,进口玉米量增加以及小麦价格下跌等众多因素叠加,使得玉米现货市场行情下跌。3月下旬后段-4月份,中国养殖及饲料生产加工市场将继续缓慢恢复,但受畜禽水产品消费需求总体明显偏弱影响,养殖市场的恢复进度明显片缓慢,因此饲用玉米原料的消耗需求总体依旧偏弱,预计到4月下半月,养殖市场的恢复才会有相对明显的起色,因此我们判断,在3月下旬后段-4月上半月期间,玉米饲用消耗需求总体依旧偏弱,深加工环节对玉米的消耗需求也总体偏弱,预判在此期间,玉米价格总体依旧继续偏弱走势为主,局部持续回调与局部持续弱稳交织存在的局面将依旧保持,到4月下半月后才有望跌幅放缓且止跌回涨几率逐步提高。DDGS价格稳中偏弱。玉米现货的下跌缓解酒精企业生产成本压力,但下游消费差,走货量不畅加上产品库存积压,酒精企业开机率小幅下调,DDGS供应量有所减少,企业仍存挺价心态,但其他粕类价格偏弱,DDGS在性价比优势不太突出,预计短期内DDGS行情或将弱势运行。本文仅供参考
现货市场:周五玉米现货价格继续稳中偏弱运行。北港玉米二等收购2680-2720元/吨,较周四下调10-20元/吨,广东蛇口新粮散船2840-2860元/吨,集装箱一级玉米报价2930-2950元/吨;东北玉米收购价格续跌,黑龙江深加工新玉米主流收购2550-2630元/吨,吉林深加工玉米主流收购2580-2670元/吨,内蒙古玉米主流收购2600-2740元/吨,辽宁玉米主流收购2680-2750元/吨;华北玉米价格震荡走低,山东收购价2760-2900元/吨,河南2800-2920元/吨,河北2740-2770元/吨。【重要资讯】(1)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3月23日的一周,美国玉米净销售量为105.82万吨(包括2022/23年度以及2023/24年度),远低于一周前的318.9万吨,但位于市场预期范围内。美国农业部周四还宣布,美国私人出口商报告向中国销售17.8万吨玉米,在2022/23年度交货。(2)职业农场主公司(ProFarmer)和多恩公司联合发布的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23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增加,大豆面积基本稳定。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预计为9210万英亩,比去年增加350万英亩,大豆播种面积预计为8740万英亩,比上年减少10万英亩。所有小麦的种植面积达到4960万英亩,比去年增加490万英亩(3)市场点评:外盘市场来看,中国对于美玉米的采购继续提振市场,不过新季种植面积预期的影响有所增加,短期市场聚焦于3月底种植面积以及库存报告,目前种植面积增加预期的声音较高,关注实际兑现情况,今天外盘期价波幅可能会比较高。国内市场来看,以外盘价格波动以及国内现货预期为主,美玉米以及巴西玉米进口利润尚可,提振进口预期,施压国内价格;小麦价格继续弱势运行,替代端的施压延续。随着盘面价格的持续回落,利空情绪已经有所反应,短期期价或进入支撑区间。以上分享仅供参考,不作任何买卖依据。
豆粕行情解析 巴西方面,巴西新季大豆已收62%,前周53%,去年同期为69%,虽然降雨拖累了整体进程,但是无法影响最终本年度创单产,本周再度小幅上调巴西新季大豆产量和输出量,预巴西新年度油粕输出量总额也会创纪录新高。国内方面,3-5月大豆到港预估880万吨,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但是需求方面目前下游积极性仍较差,大部分处于随用随买的状态。此外,受巴西大豆集中收获上市影响,近期巴西大豆升贴水大幅下跌,同时受国外整体下跌影响,CBOT期货价也出现同步回落,叠加汇率升值,成本端大幅下降,油厂榨利改善,近月船期南美大豆盘面压榨毛利给出50元/吨左右的利。综合来看,CNF升贴水延续弱势,同时CFTC持仓显示海外基金大幅翻空国际小麦、玉米和油脂仓位,也导致美豆价跟随下跌,成本端的塌陷叠加国内下游养殖利差,现货情绪不积极等影响,豆粕期货盘面出现拐头向下,预短期豆粕将延续弱势表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淀粉行情解析 国内方面,东北余粮仅剩不足两成,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已积累至往年同期高位水平,期货盘面大跌过后,拖累现货下跌,走货意愿亦偏低,且下跌过程中,下游亦不积极。中国从俄罗斯输入谷物预增加,以上利空因素叠加,国内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价联动下行。周中,玉米2305合约跌破震荡区间,5月合约期价向12月中旬的价低位靠拢,玉米期价的持续下跌,随着农民手中余粮减少,饲料企业补库意愿增强,深加工企业按需采购,对价有一定支撑,但由于小麦价回落,饲用小麦占比或将提高,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将保持弱势运行。经历本轮下跌,对玉米看涨信心打压较为明显,从成本来看,仓储成本逐月递增,相对支撑玉米现货价,但从替代角度来看,小麦、定向稻谷及输入谷物预将压制玉米价上行,且近期中俄元首会晤后,我国输入俄罗斯谷物预期亦明显增加。情绪端看涨信心不足,成本端支撑力度被弱化,预玉米价格主流区间震荡下移,短期小麦价连续下挫拖累玉米,可逢高入场9月空单。 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入市依据,盈亏自负!
近期,苏皖麦价延续下行态势,“买方”市场氛围浓厚,饲企陆续采购小麦替代玉米。预计在流通市场供需宽松格局主导下,苏皖麦价仍将弱势运行,关注饲企小麦市场采购力度以及主产区新麦产情。 麦价持续下行 饲企陆续采购 近期,苏皖地区面粉市场走货缓慢,制约面粉加工企业整体开工率,需求疲软叠加面粉及麸皮市场行情弱势运行,加剧面粉企业经营压力,面粉企业粮源采购数量及成本控制较为严格。 苏皖地区麦价整体延续下行趋势,“买方”市场氛围较为浓厚,持粮主体不断下调小麦销售底价,饲料加工企业陆续采购小麦替代玉米。 3月20日,江苏南京溧水白马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销售5453.571吨2021年山东产小麦,实际成交2723.261吨,底价3040~3060元/吨,成交价3060元/吨。 3月21日,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销售3894.87吨2021年产小麦,全部成交,底价2980元/吨,成交价3030~3060元/吨。 受江苏奔牛国家粮食储备库委托,3月22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竞价销售9089.99吨2020年江苏产小麦,底价2900元/吨(车船板价),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2965元/吨,最低成交价2940元/吨,成交均价2954元/吨。 3月22日,安徽濉溪县百善粮食储备库销售7476.128吨2020年、2021年产小麦,底价2920元/吨,均未成交。 3月22日,江苏地区2017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1.1039万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777元/吨,周环比下跌59元/吨,最高成交价2900元/吨,最低成交价2690元/吨。其中,白小麦成交均价2894元/吨,混合麦成交均价2714元/吨。 据市场监测,截至3月下旬,江苏连云港地区面粉企业普通小麦净粮进厂价在3000元/吨左右,泰州泰兴地区面粉企业30粉出厂价3440元/吨、麸皮出厂价2100元/吨;安徽亳州地区面粉企业普通小麦净粮进厂价3010~3020元/吨,宿州市埇桥区面粉企业30粉出厂价3400元/吨、麸皮出厂价2200元/吨。 轮出力度加大,粮船运费平稳 近期,南方销区储备小麦轮出力度加大,成交价呈下降趋势。3月21日,广东汕头市储备粮食和物资有限公司销售4014.395吨2019年江苏产红小麦,全部成交,底价3000元/吨(散装、包装,仓库堆边交货),成交价3000元/吨;销售4485.11吨2019年江苏产小麦,底价2980~3000元/吨(散装、包装/麻袋,仓库堆边交货),未成交。 3月21日,浙江海盐县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销售2207吨2018年浙江产小麦,底价2880元/吨(散装,车船板交货),全部成交,成交价3034~3044元/吨。 3月23日,广东广州市花国储粮油收储有限公司销售9000吨2020年6月入库澳洲优质白麦(APW),实际成交900吨,底价2980元/吨(围包散储,仓库堆边交货),成交价2980元/吨。 3月24日,广东肇庆国家粮食储备库销售2499.97吨2020年入库河北产“藁优5766”小麦,全部成交,底价3000元/吨(围包散储,仓库堆边交货),成交价3000元/吨。 据统计,2023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共调整4次(上调2次,下调2次),其中汽油价格累计上调155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上调150元/吨。据统计,截至3月下旬,江苏靖江安宁港至广东各港口5000吨级小麦船运费70~75元/吨,至福建各港口5000吨级小麦船运费60~65元/吨。 截至3月24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5月合约期价报收于690美分/蒲式耳,较上年同期下跌395.75美分/蒲式耳,跌幅达36.45%。海关数据显示,1月至2月国内累计进口小麦302万吨,同比增加38.2%;进口单价2424元/吨,同比上涨11.22%,其中2月进口单价2655元/吨,较2022年11月高位下跌8.9%。 供需宽松施压 购销格局或变 据统计,2023年以来,江苏地区国家政策小麦累计投放7.3965万吨,全部成交,同比下降2.2057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777~3049元/吨;安徽地区国家政策小麦累计投放5.622万吨,全部成交,同比下降62.5483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919~2988元/吨。 随着天气逐步升温,面粉消费步入传统淡季,需求疲软将很大程度上制约面粉企业整体开工率,供给端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麦价走势,苏皖麦市仍面临较大的供给压力,麦价重心仍将下降。 小麦、玉米价差将进一步缩窄,小麦饲用替代需求将好转,质量与价格成为持粮主体库存小麦赢取市场订单的关键。后期关注主产区新季小麦产情、玉米市场行情走势及国家政策小麦投放动态。 关键词 普麦 来源 粮油市场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能作为入市依据
近期,国内小麦市场“暴雷”,价格呈现显著下跌的走势,山东部分制粉企业报价触底1.38元/斤,国内主流小麦价格也回落至1.4~1.45元/斤左右!小麦价格倒塌式下跌,根源在于目前国内面粉需求迟缓,麸皮价格大幅回落,制粉企业开工率偏低,转嫁风险情绪高涨,而市场原粮供应宽松,政策性小麦托市不断,企业补库意愿不高,市场呈现超预期下跌的走势! 不过,随着小麦价格大幅回落,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收窄,山东、河南多地饲料企业陆续补货小麦进行饲用,而临储以及最低收购价小麦虽然仍有托市投放的趋势,但是,地方性粮库轮换积极性减弱,市场稳价的情绪转浓,企业压价支撑转弱! 从报价来看,山东地区,东明五得利、山东天邦以及菏泽华统面业,企业报价补跌10~40元/吨,主流小麦报价企稳,目前,价格普遍维持在1.38~1.45元/斤左右,多地粉企仍有停收的现象!在河南地区,周口五得利报价下跌20元,执行价1.4元/斤,主流面企报价企稳1.4~1.45元/斤;在河北地区,深州五得利、柏乡五得利以及雄县五得利报价下跌20~40元,小麦挂牌报价徘徊在1.41~1.445元/斤! 关键词普麦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能作为入市建议
现货市场:周五国内玉米淀粉现货价格稳中略降。中国汇易网数据显示,黑龙江青冈玉米淀粉现货报价为2980元/吨,较周四持平;吉林长春玉米淀粉现货报价为3050元/吨,较周四持平;河北宁晋玉米淀粉报价为3100元/吨,较周四下跌10元/吨;山东诸城玉米淀粉报价为3160元/吨,较周四持平。【重要资讯】(1)企业开机情况:本周(3月23日-3月29日)全国玉米加工总量为61.25万吨,较上周下降0.14万吨;周度全国玉米淀粉产量为32.2万吨,较上周产量下降0.07万吨;开机率为59.98%,较上周降低0.13%。(我的农产品网)(2)企业库存:据我的农产品网信息显示,截至3月29日玉米淀粉企业淀粉库存总量102.4万吨,较上周增加3.7万吨,增幅3.75%,月增幅2.71%,年同比降幅20.1%。(3)市场点评:玉米淀粉市场继续围绕成本端与现货预期波动,现货端随着下游阶段性备货的结束,价格出现动摇,影响市场信心,同时近期成本端波幅明显,期价跟随反复波动。【套利策略】淀粉-玉米价差回归观望。【交易策略】淀粉05短期或跟随玉米震荡偏弱,操作方面单边暂时建议观望。以上分享仅供参考,不作任何买卖依据。
进入3月份以来,全球市场宏观避险情绪浓厚,大宗商品板块整体承压。在外盘玉米价格经历一波超跌后存在修复预期,但缺乏大幅上行的动力。国内方面,余粮供应进入收尾阶段,市场建库心态依旧谨慎,库存压力或相对偏小。替代品方面,国内小麦价格整体重心下移,小麦-玉米价差走缩,小麦饲用替代效用显现,抑制玉米价格,同时,饲用稻谷拍卖开启,加之进口玉米近期采购量激增,均从供给端给玉米市场施压。而从需求来看,一季度需求端恢复缓慢,近期回升幅度或仍然有限。然而,需求恢复的弱势并没有阻挡我国进口采购玉米的步伐。2022年玉米进口利润表现不佳,我国玉米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全年玉米进口量为2062 万吨,同比下降27.3%。近期,CBOT玉米期价回落期间,中国大笔采购美玉米。3月29日,美国农业部单日销售报告显示,私人出口商再次报告对中国销售20.4万吨玉米,于2022/23年度交货。自3月14日至今,美国农业部已经11次发布单日销售报告,累计报告对中国销售309.2万吨玉米,对未知目的地销售11.28万吨玉米,总销售量达到320.48万吨。从美玉米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买家连续购入美玉米,美玉米出口量有望恢复,给其盘面带来提振,但是从国内玉米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进口量的补充则从供给端给市场施压,给价格带来利空影响。其他玉米主产国方面,一方面,根据巴西玉米收获季判断,6月份开始我国或将继续采购巴西玉米,另一方面,随着俄乌冲突给黑海地区谷物出口带来的边际影响减弱,我国今年重启对乌克兰玉米的大笔进口的可能性逐步增大。我们认为对进口玉米的采购步伐会持续,主要是因为进口玉米价格相较于国内玉米有比价优势。国际玉米采购以CBOT盘面价格为基准,这段时间盘面上长期有利润,刺激进口采购成交,加之进口采购相对于国内贸易属于远期合同,目前的需求并不是决定是否成交的决定因素。向前看,整体谷物市场供应或延续宽松格局,国际玉米市场新季供需预期转向宽松。目前南美玉米仍未定产,阿根廷玉米产量趋于下调,而巴西玉米有望增产而填补部分下降缺口。但考虑南美天气扰动,仍需警惕后期产量变化。美玉米新季增产预期强烈,乌克兰新季产量前景堪忧美玉米进入出口高峰期,旧作销售仍显乏力,国际市场供需预期宽松化压制美盘上行,国内玉米市场供应趋降,下游养殖、深加工需求缓慢复苏。若新陈小麦压力衔接,加之陈稻拍卖重启,将对未来国内玉米价格形成较大压力。文章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建议。
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小麦市场经过2月、3月的价格下跌,已经释放了部分“利空”,但对于4月份,乃至再后一段时期,依旧应该理性且谨慎。 首先,市场供应状况在近一段时期内还是重要的“利空”因素。在储备轮换方面,市场价格下跌导致轮换效率下降,为按期完成轮出任务而随行就市下调轮出价格,或又会压迫市场,产生进一步的“负反馈”;临储小麦会在4月份投放多久暂无定论,但只要是维持投放,就会压制现货行情;农户、基层粮点和贸易商等手中余粮剩余依旧较高,根据各类可统计数据,粗略估算还有约2500万吨小麦可供销售。 其次,预计4月份的消费状况不会比3月份更差。一方面,虽然当前小麦缺乏显著的增量消费机会,但随着宏观形势逐步企稳好转,存量消费或有恢复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小麦价格跌至3000元之下的关口后,饲用机会将逐步显现,从目前看,和华北地区玉米间价差已经收窄至120元之内,已经有头部饲养企业开始挂牌进行收购。 第三,偏悲观的市场预期在短时间内还占主流。外部看,如黑海外运协议延长、美联储激进加息让美欧银行相继“暴雷”、一些小麦主产国丰收预期等多重因素让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小麦价格承压运行;内部看,当前冬小麦长势良好墒情适宜、宏观运行形势保持稳健,“哈尔滨市支持俄粮回运项目”启动实施等,都给予了市场“宽松”的预期。 基于上述,有关专家建议产业各方冷静面对,理性操作。对于手中还有存粮的农户,建议存粮“应出尽出”,毕竟后期随着气温快速回升,雨水增多,粮食保管难度加大,受潮变质的风险提升,继续留存的意义不大。对于基层粮点、中小贸易商,可以利用购销灵活、扎根“一线”的优势,通过先锁定上家,再寻找下家的方式开展“短平快”式的贸易。去年通过第三方资金收购小麦的企业,如果存量还比较多,建议合理有序出粮,毕竟距离新麦上市还有不足2个月的时间,不建议再等待“可能出现,但比较渺茫”的市场机会,同时也可以考虑走访销区省份,利用区域间价差来减少损失。加工企业的关注重点应转向下游的面粉、麸皮等产成品销售和贸易渠道的拓展,同时加强库存管理、维持现金流健康安全。
船破又遇顶头风!小麦“跳水”,玉米反受其伤,拐点能否如期所至
春节过后,国内玉米市场维持弱势,进入3月份,天气转暖,基层玉米售粮进度大幅提升,潮粮供应宽松,渠道以及深加工库存逐步增加,但是,由于稻谷拍卖以及养殖业萎靡,饲料企业谨慎采购,而深加工企业下游产品走货不畅,利润空间偏低,企业开工率低迷,库存逐步宽松后,工厂多以滚动补库为主,现货玉米行情并无有明显的起色,不过,由于基层余粮逐步减少,市场对于4月份,玉米行情拐点预期一致! 但是,船破又遇顶头风,近期小麦价格“跳水”,玉米反受其伤! 据了解,由于国内面粉走货进入淡季,面粉需求萎靡,制粉企业库存压力陡增,叠加,面粉储存难度增加,企业被迫降价促销,面粉价格走低,而麸皮行情也大幅回落,受养殖端萎靡,饲料企业需求不畅,而豆粕行情大幅下挫,国内麸皮价格逐步跌破2000元/吨,制粉企业盈利承压,企业补库原粮情绪低迷! 而国内政策性小麦持续投放,进口小麦不断到港,叠加,部分贸易商恐慌情绪升温,现货小麦供应宽松,制粉企业大幅落价,目前,国内现货小麦价格大幅回落至1.4~1.45元/斤,山东部分制粉企业挂牌价格跌至1.38元/斤! 小麦价格大幅下调,而在山东地区,目前,深加工玉米报价维持在1.35~1.45元/斤,玉米小麦价差逐步收窄,部分饲料企业陆续采购小麦,这势必会限制对玉米的采购!叠加,国内低价稻谷重启拍卖,进口玉米陆续到港,这进一步限制了需求端对于玉米采购的表现,玉米价格进一步承压,恐慌情绪在玉米市场依然蔓延! 据机构汇总数据显示,在东北地区,目前,深加工玉米挂牌报价跌至1.26~1.38元/斤,山东市场主流玉米加工企业挂牌报价跌至1.353~1.41元/斤!玉米现货行情大幅回落,基层农户压粮惜售情绪降温,部分贸易商囤货情绪转弱,现货玉米流通增加,其中,山东地区,最近几日,企业门前排队车辆持续宽松,目前,早间排队车辆达到了1450车左右,现货玉米市场供强需弱凸显,短期内,价格难以止跌,市场仍有进一步回落的态势! 但是,理性来看,虽然,短期内,基层余粮宽松,现货玉米上量增加,需求方面刚需较差,玉米维持偏弱的风险,但是,从历年国内玉米消费水平来看,国内玉米仍需大量的进口,玉米长期供应缺口依然存在! 而4月份,玉米市场,个人认为,价格仍将维持震荡偏弱的格局,不过,随着玉米现货价格进一步下行,玉米流通也将逐步减弱,叠加,基层余粮逐步减少,玉米购销或将进入双减的阶段,但是,对于小麦市场前景依然不明朗,玉米价格的底部是多少,仍需关注小麦落价的表现,近期,多地粮库轮换粮的节奏有所放缓,小麦跌势或将逐步减弱! (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上海航运交易所4月1日发布沿海(散货)运输市场周度报告。月末,电厂日耗持续走弱,拉运需求减弱,船多货少情况再现,沿海散货综合指数走势趋缓。3月3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1127.06点,较上期上涨0.4%。 煤炭市场:市场需求方面,雨水增多,水电情况有所改善,电煤消费需求进入季节性疲弱阶段。部分电厂开始春季例常检修,沿海八省电厂日耗降至186.3万吨,环比减少4.9万吨。需求终端在有长协兜底、进口煤补充的情况下,维持刚需补库拉运。环渤海各港合计日均调进136.6万吨,环比减少6.3万吨,日均调出量131.9万吨,环比减少16.2万吨。煤炭价格方面,主产地煤矿逐步复产,产量回归正常,煤炭供应维持高位,且日耗处于季节性回落期,市场供需格局宽松。进口煤继续实施零税率消息传出,贸易商开始加快出货,煤炭价格震荡下跌。运价走势方面,进入用煤淡季,下游拉运积极性减弱,部分港口空泊现象增多,装运多为长协,市场需求有限,船多货少局面持续,沿海煤炭运价向下调整。3月3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煤炭货种运价指数报收1150.91点,较上期上涨0.7%。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报收833.81点,较上期下跌6.1%,其中,秦皇岛-张家港(4-5万dwt)航线运价33.8元/吨,较上期下跌3.0元/吨。华南航线,秦皇岛-广州(6-7万dwt)航线运价为42.3元/吨,较上期下跌3.2元/吨。 金属矿石市场:本周钢厂高炉开工率稳中有增,铁水产量延续增长趋势。钢材库存连续第六周下降,降幅环比有所扩大,铁矿石价格延续高位震荡。钢厂补库较为谨慎,按需补库为主,矿石运价有所回调。3月31日,中国沿海金属矿石运价指数(CBOFI)报收769.67点,较上期下跌1.3%。 粮食市场:在小麦价格深跌、前期进口粮到货等因素下,收购主体心态谨慎,深加工企业压价收购,下游产品走货不畅,玉米价格震荡下行,沿海粮食运价有小幅下跌。3月31日,沿海粮食货种运价指数报1106.95点,较上期下跌1.2%。
今天来聊聊两件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儿。第一件事儿,我国人口去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第二件事儿,墨西哥决定,到2025年将停止进口工人食用的转基因玉米。此举将让美国相关产业损失上百亿美元。当我们搞清楚了这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后,也许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我看到很多博主都说美国的玉米产业要产,甚至说他们的玉米如果不赶快降价,就只能烂在自己家里,他们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连墨西哥本来是玉米的发源地之一,他们世世代代都以玉米为主粮,就连国宴上都是玉米为主。在1992年之前,墨西哥的玉米产量一直是排到全世界第四的,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有余量能出点口。然而到了1996年,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开始了商业化种植。于是墨西哥就从玉米的出口国变成了第二大进口国。原因很简单,转基因玉米的产量实在是太高了,成本实在是太低了。这不仅让墨西哥的玉米农民破产,饭碗还端在了别人手里,再加上这转基因玉米,它到底能不能吃也没个准信,所以墨西哥最终决定还是要禁止转基因玉米的进口。而美国95%都是转基因玉米,而且每年出口到墨西哥的玉米高达1700万吨,所以这条禁令一旦落实下来,两年时间将让美国蒙受90亿美元的损失,十年内,整个玉米行业和转基因产业链将会损失130多亿美元,三万多工人失业,而全球玉米的第一大买家也没消停。第一大玉米进口国是谁呢?咱中国,中国每年的玉米进口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吨,去年进口的玉米25%来自乌克兰,74%来自美国。这俩国家一个动荡不安,另一个随时翻脸给你看。更可怕的是,看起来咱们的鸡蛋是放在两个篮子里面的,但是在乌克兰全面私有化之后,九成左右的主要产粮地都是美国人的,他万一在玉米上又翻一下脸,那咱不又麻烦大了吗?所以我们决定转向玉米的第二大出口国巴西。巴西方面也很高兴,第一大买主来了,他们也给出了很大的诚意,不仅答应可以用人民币直接清算,还给出了更便宜的价格。你看,美国玉米的到港价是2850到2900元每吨,而巴西玉米的到港价却只要2560元每吨。基于以上两件事,所以很多国主就认为撤回美国的玉米产业,那可就惨了。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不知道你发现了一个问题没有?美国玉米以转基因为主,而巴西玉米也是以转基因为主。我们既然要换,为什么不像墨西哥那样直接转而购买非转基因的玉米呢?表面原因是太贵,咱吃不起,而更深层的原因是非转基因的玉米,它根本就不够吃。那怎么可能不够吃呢?那转基因玉米不是1996年才开始商业化种植的吗?在这之前,难道大家就不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早就论述过,农业技术的每一次进步,推动的并不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只会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就拿中国来说,我们是在明朝引入了美洲的番薯和玉米,清朝开始大规模种植。按理说,这两种农作物能让我们的坡地和旱地也能长出庄稼来,让我们的粮食总产量翻了不止一倍,老百姓应该能想吃肉就吃肉了吧,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了吧?但事实证明,老百姓依然生活在温饱线上,照样经常出现饿死人的现象,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人口已经从明朝的5100多万增加到了晚清的4亿多,增长了八倍左右。你敢想象,我们如果这个时候来放弃玉米和番薯会是个什么后果?那同样的,当转基因技术把全球的人口从57亿推到了现在将近80亿的时候,你觉得人类还有资格放弃它吗?而且现在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人口增长率太低而着急上火,那么多发达国家都在喊出生率太低了,但是你去查一下,其实他们的人口都是在正增长的。那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觉得美国的那点转基因玉米找不到人买吗?我说清楚了没有?
做期货选什么品种?期货品种有70多个,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种了吗?如果还没有,这里有几点建议你可以听一听。一,资金门槛太高,没有交易权限没法玩股指期货没有50万玩不了,原油,铁矿石, pta,棕榈油, 20号胶,棕榈油,豆粕,没有交易权限没法玩。二,没有行情,没有成交量不要去管。三,盘子小,容易被控盘,散户进去玩,比如纸浆,尿素,硅铁,锰硅,苹果,鸡蛋。盘子小也有可以去玩的,比如玉米就适合新手去玩。四,要看外国脸色,自己没有定价权的,波动比较大,要小心。比如黄金,白银,铜。五,关联性强的,选择其中一个去玩,金属,农产品,油脂,化工,黑色这五个板块,你就选其中一个最强的去玩。专注于少数个别品种,作为交易者,应该是根据自己自由资金,时间和精力选择合适的品种,如果品种过多,肯定顾此失彼,难以坚持统一的规则。做交易成功的关键和秘诀之一是只做一两个品种。“有句名言:专注,你才能发现事物的美。历史上的的战例表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成功率更高。期货市场是人人平等的市场,不管你的初始资金多么渺小,只要你的悟性足够,也可能变得强大。成则财富自由,失败了也淡然处之,对于刚进入市场的新人来说,来说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无非是想法过多。很多人看着手中的财富变得一无所有,除了财富损失的打击之外,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了希望。
从2020年起,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也在江苏区域内开始积极探索推进“保险+期货”服务模式,2020年生猪饲料相关的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市场价格激烈波动,为了降低农户饲料上涨带来的养殖利润损失风险,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推进了江苏省行业首单猪饲料成本指数价格“保险+期货”项目。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徐州沛县某养殖户,2021年该农户投保生猪饲料成本保险,中华财险江苏分公司为其300头生猪提供7.5 万元的饲料风险保障,该保单为农户纯自缴保费 0.11 万元,最终实现赔付 2.12万元,赔付率达 1859.21%。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八年提到这项业务。在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忠言看来:“未来,集成运用期货市场风险规避与保险行业承保理赔功能作用,在‘保险+期货’传统架构基础上,拓展‘保险+期货+订单’、‘银行+保险+期货’等延伸模式,创新解决农业价格不可保、市场风险难规避问题,推动农险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
“‘保险+期货’新型金融项目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保障,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这种组合险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降低价格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促进金融和农业产业的融合,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他表示,除了生猪养殖行业外,其他农业和畜牧业的行业也适合采用这种组合险。特别是价格波动比较大、风险管理难度较高的行业,例如牛羊养殖、种植业等。事实上,“保险+期货”在服务“三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除了生猪品种,在玉米、苹果、大豆、白糖、棉花等多个品种上也有试点。弘业期货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为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弘业期货从2016年开始不断发展和优化‘保险+期货’模式,是全国以及江苏省最早一批开展‘保险+期货’的期货公司。截至2022年底,弘业期货已在全国15个省51个区县开展了200个项目,承保货值超20亿元。项目开展优先考虑贫困地区,涉及吉林、陕西、湖南、甘肃、重庆、河南、新疆等地区的多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涉及贫困人口超3万人,品种涉及玉米、大豆、棉花、苹果、橡胶、生猪、鸡蛋、饲料等多种农产品及相关产业链,扶贫助农效果显著。”
二季度玉米价格预计震荡偏弱为主。3 月下旬开始,国内玉米现货市场跟随连玉米期价下跌而持续走弱。我国玉米与外盘联动性较弱,海外宏观风险并不是玉米现价崩塌的主要原因,更多来自于其自身基本面的疲弱。供给端,进口采购订单到港补充国内缺口的预期令北方持粮主体出库意愿增强;需求端,深加工以及饲用需求表现不佳,叠加小麦-玉米价差走缩与陈稻谷拍卖增加的替代压力,都使得近月玉米现货市场趋于宽松。 二季度豆粕下跌趋势大概率延续。全球大豆供给主导因素转向巴西豆新作上市后打开的出口窗口,此外关注天气对美豆新作种植的影响。就国内市场而言,预计二季度进口大豆到港量将逐月递增,生猪养殖利润不佳或是影响豆粕饲用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我们首先根据 21年底至 22年初蛋鸡苗补栏情况判断可供淘汰老鸡量,其次结合当前淘汰心理,对未来淘汰情况作相应预测。通过在产存栏的推导公式,预计在 22年底不高的鸡苗补栏下,23 年二季度新增开产较为有限,而二季度补栏旺季鸡苗将兑现在三季度新增开产产能上,三季度开始,产能释放压力或将逐步体现。详细推导过程如下,按照 500 日龄计算,当期新增开产蛋鸡数量为 4个月前补栏鸡苗量,而当期淘汰量则为 16-17 个月前补栏鸡苗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玉米: 周四,美麦自一个月高位回落,出口面临激烈的竞争,交易商关注全球最大的小麦供应国俄罗斯的局势发展。周三,CBOT小麦跳涨3%,价格触及一个月高位,因俄罗斯称嘉吉将停止谷物出口。其消息表示,从下一出口年度开始,暂停俄罗斯谷物出口即7月1日。在中国需求和嘉吉宣布暂停小麦出口的利多消息刺激下,美麦、玉米联动走高,嘉吉周三表示,将进一步退出俄罗斯市场,另外矿业和贸易巨头嘉能可部分控股的谷物贸易商VT也在计划停止在俄罗斯的谷物贸易交易。近一周以来,谷物市场呈现外强内弱表现,国际谷物市场在中国采购增加的利好支撑之下价格反弹,国内市场还在消化进口替代、稻谷供应、新麦上市压力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国内谷物市场持续施压。目前,国内玉米主力2307合约价格在2700-2750元/吨的震荡区间低位徘徊。在豆粕、玉米期价大幅调整之后,玉米市场还在消化来自基本面供应压力及需求疲软的情绪。技术上,短期操作持续关注周边农产品表现对玉米的影响,玉米主力2307合约跌破2750整数支撑,短线价格存在反弹要求,近期关注2750价格区间波动表现。在玉米、淀粉反弹的预期中,预计淀粉表现仍强于玉米,淀粉市场关注停机预期对玉米淀粉及下游产品的支撑。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生猪: 周四,猪价延续下行。本周生猪近月合约领跌,生猪市场呈现近弱远强的价格表现,但是与周初相比,远期合约日内跌幅扩大。目前,生猪加权合约持仓达到9.9万手,在猪价下跌过程中持仓随之增加,猪价增仓下行,期货市场疲软的表现延申到现货市场,市场对远期猪价恢复的预期也更为暗淡。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在豆粕、玉米等原料价格大幅下跌利空因素影响下,饲料销售报价主动下调,猪价延续低迷表现。现货市场方面,周三国内多地猪价延续下行,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湖北等多地猪价继续下跌。因3月猪价持续低迷,养殖户担忧情绪增加。进入到3月份以后,大型养殖企业月度生猪出栏量增加,市场恐慌情绪发酵,散户惜售情绪转弱,出栏节奏增快,生猪供应相对宽松。同时,在猪价下跌的拖累之下,屠宰企业生鲜白条走货亏损,企业订单减少,减量压价收购的情况增加,这也使得销售消费市场疲软的情绪继续蔓延。政策方面,为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广西自治区启动今年第一批自治区本级政府猪肉储备临时收储工作,完成活体储备收储数量300吨。技术上,猪价持续下跌至底部区间,因猪源供应稳定,需求修复缓慢,预计短期猪价延续底部特征,等待中期反弹机会出现。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名称 | 最新价格 | 涨幅 |
2685 | 0.37% | |
2685 | 0.30% | |
2690 | 0.26% | |
2711 | 0.22% | |
2724 | 0.00% | |
2744 | -0.11% |
交易品种 | 玉米 |
交易单位 | 10 吨/手 |
报价方式 | 元(人民币)/吨 |
最小变动价位 | 1元/吨 |
合约交割日期 | 1,3,5,7,9,11月 |
交易时间 | 上午 09:00-10:15 10:30-11:30 下午 13:30-15:00 夜间 21:00-23:00 |
最后交易日 | 合约月份第十个交易日 |
交割日期 | 最后交易日后第3个交易日 |
交割品种 | 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交割质量标准(FC/DCE D001-2015) |
交割地点 | 实物交割 |
最低交易保证金 | 合约价值的5% |
交割单位 | —— |
交割方式 | 实物交割 |
交易代码 | C |
交易所 | 大连商品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