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经济回升向好,向高质量转型

事件:2023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北京举行,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2024年的经济工作方向指明方向。

 

观点: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经济工作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做好“五个必须”和九大“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预期偏弱、风险隐患、堵点等判断,对经济当前局势的分析更为具体和深入。财政政策总基调从去年的“加力提效”调整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政策相较去年有两个重要变化。一是总体定位从“精准有力”调整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二是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此外,会议强调了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预计后续投资增长最佳结合点或在服务业领域。最后,会议重提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这将有助打通国内大内循环堵点,2024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内生动能依然不足,销售仍有下行压力,“保交楼”竣工的拉动进入尾声,民营房企资金难题待解,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偏长,“三大工程”需发挥更大作用。

 

一、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回顾 2023 年经济工作时,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这一表述与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恢复进程中面临诸多压力,一方面,海外需求回落拖累国内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另一方面,国内地产下行周期面临持续内部调整的困难,复苏趋势虽然相对较为确定,但过程确实较为波折。经济于今年一季度实现4.5%的良好开局,二季度GDP增长同比达到6.3%,全年复合预计基本完成年初目标。而展望2024年,经济复苏道路上仍存在外部不确定性和尚待解决的内部矛盾。其中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因而对于 2024 年经济工作,会议首先重申 2023 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回顾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进程,地产部门对于工业总需求的带动自2020年起开始下降,而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新动能对工业拉动逐年提升,但“立”的带动尚不足以完全对冲“破”的拖累,这也是过去两年中国实际 GDP 增长低于潜在水平的原因所在。考虑到当前结构转型仍处于进程中,叠加房地产下行周期尚未出现拐点,政策对于地产风险的防范存在必要性,202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预计在4.5%-5%区间。

 

图表 1 经济缓增长局势

【分析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经济回升向好,向高质量转型

数据来源:Wind,瑞达期货研究院

 

图表 2 房地产对固投的拖累明显

【分析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经济回升向好,向高质量转型

数据来源:Wind,瑞达期货研究院

 

二、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对于2024年宏观政策的总体定调,会议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这将为经济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同时,也更加重视政策本身的“增效”和政策之间“配合”。相较于2022年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及“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表述,今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政策的部署更为细化,提及“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希望达成“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的最佳效果。

 

三、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财政政策方面,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2024 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重点涉及“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扩大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等内容。首先,地产下行周期下,考虑到经济复苏动能仍然偏弱,2024年财政定调仍较积极,预计赤字率目标落在 3.6%-4%之间。2024 年财政赤字将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对应狭义赤字率或在 3.8%增减0.2 个百分点的区间,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在 3.8-4 万亿。其次,“提质增效”旨在财政支出结构面临优化的需要。今年10 月,全国人大批准增发 1 万亿国债,为稳增长为方向的积极财政政策打开了一轮周期。然而,房地产行业拖累之下,我国财政收支矛盾仍较严峻,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才能使财政空间发挥作用。最后,参考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及金融工作会议政策方向,预计 2024 年专项债资金可能更多投向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在提升地方财政资金使用灵活性的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发挥专项债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四、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货币政策方面,本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仍较宽松。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回顾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经济面临增长需求的年份(如2016年、2019年及2020年),货币政策均有“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一方面,在价格的传导上,货币政策更重“有效性”。“降成本”的实现更需依赖政策利率的调降,存款利率亦有必要继续大幅下行,以提升货币政策降息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数量的投放上,货币政策更加重视“价格的预期目标”。本次会议再度强调了,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需“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最后,2024 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将进一步增强。

 

图表 3 货币投放向信仰扩张仍需加强

【分析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经济回升向好,向高质量转型

数据来源:Wind,瑞达期货研究院

 

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首位

 

与去年会议不同,本次会议将“科技创新、现代化体系建设”放在第一位,凸显我国从高增速往高质量转变这一过程。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完善国内制造业产业链。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等行业表现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始终制造业整体,也印证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其中,会议具体要求“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创新行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2024年生产端进行工作部署。

 

六、内需:“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扩内需方面,会议强调更加注重“潜能”。疫情以来,国居民消费受到极大冲击,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成为政策重点,促消费“二十条”、一揽子政策、地方各类政策频频落地,共同助力内需回暖。随着政策效果显现,多项经济指标回暖,居民收入、社消增速大幅好转。在此基础上,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如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的基础上,往更深层次的方面挖掘消费复苏潜力,例如对国货、体育、娱乐、设备更新等新增长点的挖掘。而在投资端,会议侧重以投资激发新消费需求,以新需求促进投资的新路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政府投资也进一步侧重于“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七、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

 

近几年,地缘政治问题频频发生,巴以冲突、俄乌冲突等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叠加疫情后各经济体缩进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外贸方面承压显著。在本次会议上,更加强调“对外开放”,在去年“注重吸引外资”的基础上,重点要“走出去”,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八、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仍未重要一环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消费持续环暖、经济恢复仍需时间的背景下,本次会议对防风险的定位更加慎重,“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地产风险方面叙述较此前有所缓和。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来对冲地产下行压力。希望“经济大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九、“保民生、保就业”为底线

 

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为紧密的部分,我国政策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稳就业强调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同时在出生率方面,要求地方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图表 4 2023年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对比

 

 

2023年

2022年

经济形势判断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明年工作要求

特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政策协同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利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豉性评话……加强经济宣传和奥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无明论

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方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书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明年重点工作内容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看力扩大国内需求。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含“两个毫不动摇”)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看力扩大国内需求。

二是加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切实落实“两个亳不动摇”。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产业政策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断,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資儲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扩大内需

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券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資源等产品进口。

重点领域改革及两个“毫不动摇”

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 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对外开放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防风险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資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统筹好地方債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資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保民生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免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瑞达期货研究院

研究员:

许方莉  期货从业资格号F3073708

  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7638

助理研究员:

廖宏斌  期货从业资格号F3082507

王世霖  期货从业资格号F03118150

曾奕蓉  期货从业资格号F03105260

【分析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经济回升向好,向高质量转型

特别声明:以上所述观点均不代表平台意见,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